-
李瑞清書札欣賞
時間:2012-3-21 6:41:12 作者:無為齋 來源:52wwz.cn 查看:1078 評論:0內容摘要: 李瑞清(1867-1920),名文潔,字仲麟,號梅庵、梅癡、阿梅,自稱梅花庵道人,喜食蟹,自號李百蟹,入民國署清道人。江西省臨川縣溫圳楊溪村(今屬進賢縣溫圳)人。清末民初詩人、教育家、書畫家、文物鑒賞家。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,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,中國...李瑞清(1867-1920),名文潔,字仲麟,號梅庵、梅癡、阿梅,自稱梅花庵道人,喜食蟹,自號李百蟹,入民國署清道人。江西省臨川縣溫圳楊溪村(今屬進賢縣溫圳)人。清末民初詩人、教育家、書畫家、文物鑒賞家。中國近現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,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,中國現代高等師范教育的開拓者!
李瑞清出生于一個官宦世家。其父李必昌,字慕蓮,號益生,又稱榮祿公,在湖南為官三十年,曾任長沙司馬攝武陵縣令,李瑞清從小在長沙生活,“少治《公羊》學,為文學司馬遷、范蔚宗,詩宗漢魏古直蒼涼……”;其高祖李宗瀚是清乾隆、道光時期著名書法家、鑒賞家兼收藏家,其叔祖李聯琇(李宗瀚之子)是清咸豐年間進士、國子祭酒(當時的中央大學校長)、國史總纂,鐘山山長!
1891年,李瑞清在湖南參加鄉試,因不合鄉籍被注銷。1893年回原籍參加江西鄉試中舉,1894年中進士(另說是光緒二十一年進士),選為翰林院庶吉士。1905年分發江蘇候補道,署江寧提學使,1905-1911年任兩江師范學堂(現東南大學,南京師范大學等校前身)監督,即校長,1906年正式上任。并一度被委任為江寧布政使、學部侍郎,官居二品。晚年寓滬。去世后,南高師校長江謙為褒揚李瑞清的功績,在校園西北角六朝松旁,建茅屋三間,取名梅庵,并懸柳詒徵手書李瑞清所定校訓:“嚼得菜根,做得大事”。1920年在南京市病逝,葬于牛首山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為表彰其辦校功績,特建亭于校園,曰“梅庵”。后來,家鄉人民為紀念這位書畫家、教育家,將其生前住過的“府前街”改名“梅庵路”( 今撫州區羊城路)。
兩江師范學堂應運而生于圖強思變的清末中國。1901年,經劉坤一和張之洞聯奏,清朝醞釀新學制,翌年頒布壬寅學制,再一年頒布癸卯學制,之后開始實施。此間前后,劉坤一、張之洞、魏光燾先后擔任兩江總督,基于落后的中國亟需培養近代人才,與東南名儒張謇、繆筱珊、羅振玉等人籌劃“先辦一大師范學堂,以為學務全局之綱領”。1902年,新學承替,以哺育文明的師范學堂取代舊式江寧府學,在明朝-國子監舊址建立三江優級師范學堂,為“中國高等師范學堂之嚆矢”,以兩江三省之財力,由先后任學堂總稽查的繆荃孫、方履中、陳三立負責籌建。1903年9月,三江師范學堂正式成立,次年開學,學制分為一年最速成科、二年速成科、三年本科和四年高等師范本科。學科設有理化科、農學博物科、歷史輿地科和手工圖畫科,講授史地、文學、算學、物理、化學、博物、生理、農學、圖畫、教育學等課程。楊覲圭、劉世珩、徐乃昌先后任學堂監督!叭背鎏,一曰禹分九州,“東南曰揚州”,“其川三江”,“三江”即寓“東南”之意;又曰兩江總督府轄江蘇、安徽、江西三省,安徽曾屬江南省,“三江”即江蘇、安徽、江西三省之簡稱。時學堂名稱意義不清,因省界等諸多問題常生糾紛,遂于1906年易名兩江師范學堂,生源同前,主要來自江南地區,即兩江總督府所轄江蘇(含上海)、安徽和江西三省!
李瑞清上任后,提高師資水準,廣延名師;團結同仁,大興土木,廣建校舍;改革學制,添置設備,增設科目,開辦“公共科”、“分類科”;兩江師范成東南一大學府。針對東南地區急需任課師資的實際,在學堂增設選科、補習科,附設中小學校。創辦短期的留學預備學堂,輸送了一批青年學生去美國深造。提倡國學、科學、藝術不遺余力。改博物科為農業博物科,購置農田耕牛供學生實習之用。親赴東瀛,聘請日本教習傳授西方科學和近代工藝。創設圖畫手工科,設立畫室及有關工場,并親自講授國畫課,增設音樂科,培養了中國最早的近代美術師資和藝術人才。國畫大師張大千、著名書法家胡小石、李仲乾、黃鴻圖皆出門下。在李瑞清的悉心主持下,兩江師范學堂成為名副其實的江南第一學府。聲譽卓著,學生成績為江南各高校之冠。名師匯集,著名學者如王伯沆、柳詒徵、劉師培、夏敬觀、姚明輝、雷恒、蕭俊賢、鐘鐘山、松本孝次郎皆執教于此。培養出了許多著名的學者和專家,如生物學家秉志、教育學家廖世承、戲曲史家陳中凡、藝術教育家呂鳳子。自勉“視教育若生命,學校若家庭,學生若子弟”,以“嚼得菜根,做得大事”為校訓,“儉樸、勤奮、誠篤”為校風,倡導“匡時而振俗”,主張融會貫通中西之學以造就“中國之培根、笛卡爾”,為近代南京大學大學品風之雛形!
1912年,兩江師范學堂蒸蒸日上之時,辛亥革命爆發,李瑞清辭去兩江師范學堂監督職務。離校時,見有些學生衣衫襤褸,生活貧困,心中十分痛苦,隨即賣去自己的車馬,將錢散發給貧窮的學生,兩袖清風,飄然而去。戰亂之中,兩江師范陷于停辦,直到1914年,原兩江優級師范學堂改建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,1915年開學,才復續學;再后1921年改建國立東南大學,1928年更名中央大學,1949年易名南京大學,學脈循時承傳。南京高師(今南京大學)校長江謙在校園西北角六朝松旁,建茅屋三間,取名“梅庵”,以志懷念。梅庵處,以“梅庵琴派”聞名海內外。清廷遜位,李瑞清持清朝命臣忠節,堅不為民國任職,此后以遺老自居,自稱清道人,久寓上海。一九二零年八月初一逝世,享年54歲。逝世后,摯友曾熙、弟子胡小石共理喪事,將其遺體葬于南京南郊牛首山梅嶺羅漢泉,在墓旁植梅花300株,筑室數間,題名“玉梅花庵”,以志其號。
上一頁1
- 相關文章
-
-
5-27明代黃姬水書札墨跡欣賞
-
3-26高鳳翰左手書札欣賞
-
10-5元代趙孟頫書札欣賞
-
9-5范仲淹四子范純粹書札欣賞
-
8-28劉鶚手跡《致勤伯書札》
-
8-22胡問遂書札手跡欣賞
-
7-17清代秦瀛書札作品欣賞
-
6-19邵章書札詞稿書法墨跡
-
- 相關評論
名家手跡
本類更新
-
3-3著名電影演員仲星火信札欣賞
-
2-17著名作家王蒙文稿手跡
-
1-17文天祥草書真跡欣賞木雞集序卷
-
12-26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魯迅書法手跡欣賞
-
12-17清朝和坤書法墨跡欣賞
-
12-11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文稿書法墨跡欣賞
-
8-28金農書法信札手跡欣賞
-
7-19宋代李宗諤楷書墨跡送士龍詩
-
5-4王十朋唯一傳世墨寶《寵示帖》
-
4-28陳毅書法手跡欣賞
本類推薦
-
12-28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莫言書法作品
-
9-12程硯秋書法墨跡《楷書扇面》
-
8-22胡問遂書札手跡欣賞
-
7-31顧炎武書法手跡欣賞
-
7-13法學家徐謙書法信札手跡欣賞
-
6-14楊度手跡隸書五言聯
-
5-31錢玄同書法信札欣賞
-
3-21李瑞清書札欣賞
-
12-5馬一浮信札手跡
-
12-4吳昌碩信札手跡
本類排行
-
10-5江青書法手跡
-
2-19國家領導人的書法手跡欣賞
-
5-18鄧小平書法題字欣賞
-
9-8華國鋒書法墨跡欣賞
-
4-30張春橋書法作品
-
4-4清朝和珅書法作品欣賞
-
11-14趙本山書法作品
-
10-6外交部長楊潔篪書法欣賞
-
10-28薄熙來書法信札欣賞
-
9-6虛云禪師書法手跡欣賞